(资料图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赵明超)我国公募基金历经2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居民理财的中坚力量。其中,作为基金投资者持有主力品种和资产管理市场关注焦点品种的主动型基金,同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超额收益,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研究员李健看来,一是国内主动基金的平均规模小于美国,更容易施展灵活的交易策略,也更容易重仓市值较小的黑马标的。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主动偏股基金的平均规模约13亿元,同期美国主动偏股基金的平均规模约为49亿美元;二是A股现阶段的投资者交易结构仍以散户为主,这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美股等成熟市场有较大不同。散户占比较高的市场环境中,意味着主动型基金有条件挖掘到更多可能有阿尔法的策略,自然也就相对容易胜出;三是国内的经济结构尚在转型过程中,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仍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李健表示,尽管主动型基金可能拥有诸多获取长期阿尔法的有利因素,但在短期之内,主动型基金平均来看并非一直都能战胜市场,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热点过于集中在一些偏冷门的行业,但更深层的因素可能是主动型基金整体较偏好高成长策略。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主动型基金的一大优势就是高频跟踪上市公司,相对容易识别股票短期的盈利高成长性,但这种策略可能也会出现阶段性的失效。
华商基金的研究显示,当市场资金面较宽松时,高成长策略可能更容易占优。运用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股票定价模型,合理的逻辑是当市场资金面较宽松时,模型分母端的折现率下降,分子端盈利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可能会更受益。反之,当市场资金面较紧时,折现率上升,盈利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可能也会更受损,而成长性低且估值低的公司可能受损相对较少。对于市场资金面的刻画,可以观察银行间市场、美债市场等利率指标。
标签: